首页 > 常见问题 > 详情

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使用体会

2017-12-12 00:05:06   来源:PaperEasy论文降重   浏览:  次

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使用体会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简称知网论文查重AMLC,可以有效提高期刊编辑辨别学术不端文献的能力。结合<水生生物学报>稿件检测实际,建议将此系统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遵守保密原则,充分利用编辑部的三审制、同行评议和编辑负贲制,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分析判断稿件是否存在学术不端及其程度,在严格把关的同时防止产生负面效应。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使用体会:

 (一)有效性系统可以准确地检测稿件的文字复制比情况,并可以与重合文字来源文献进行全文比对,为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科学的线索和依据。对于一稿多投、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直接退稿,避免浪费编辑在审稿流程中的时间。从使用情况看,检测结果绝大部分是客观的,多数情况下,当一篇文稿的文字复制比<10%时一般很少有问题,>20%时或多或少有些问题,>40%时多为自抄(包括团队内部自抄)或多源抄袭。系统可以直接滤掉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来稿和创新性较差的稿件,为提高期刊发表文章质量提供参考。如有些实验性文章,作者完全重复他人的实验设计流程,仅仅改变了一下实验对象或者实验材料,创新性较差。系统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此类稿件,及时将其过滤掉,从而保证期刊学术水平。对学报2007—2009年已发表文章进行检测,2007年此类文章为5篇,2008年为3篇,2009年使用检测系统后未发现此类文章。

 (二)参考性编辑不能简单机械地以软件数据和重复率高低作为稿件取舍的唯一标准,还需将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充分利用编辑部的三审制、同行评议和编辑负责制,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分析,仔细评判,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比如,一篇文章中引用的文字在多篇期刊文章中找到了原文,而该文与其他文章均引用了同一本专著,经过进一步核查,此为大家普遍采用的试验原理和方法,若简单地将之界定为抄袭则是不妥的。同时不同的期刊和不同类型的文章对引用、复制和抄袭的界定标准应有所不同。以报道最新研究成果为主的学术期刊应严格要求,以实用性为主的应用性技术期刊不宜过分强调,以综述、评论为主的期刊必须要求适当的引文量。

 (三)保密原则目前,编辑部使用AMLC系统均需要签订相关保密协议,系统仅限编辑出版单位内部使用,只能用于检测本刊的来稿和已发表文献。对期刊来稿进行知网学术不端检测,其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作者本人,提醒和警示作者改正,但不宜公之于众或随意泄密,这是对作者人格的尊重和保护,也是服务作者的体现。恰当引证是知识传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鼓励正常的引用前人成果和正确使用参考文献,特别是综述和评论性文章,必要的复制是需要的,关键是摘抄是否合理和有无故意伪引HJ。对于青年学者,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等新入门的学者和缺乏写作经验的学者来说,他们需要有一个学习和临摹的过程,也有对学术规范的认识过程,因而必须注意区分故意抄袭和临摹效仿在性质上的不同。

(四)局限性笔者在使用检测系统的过程中发现该系统存在以下局限性:

(1)不能有效辨识论文中插图、公式等内容是否存在抄袭行为;

(2)检测系统比对数据是基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对于作者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资源,如通过搜索引擎、博客等获得信息,不能进行有效辨识;

(3)系统虽然支持.pdf、caj、doe、txt等多种格式,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有时对不同格式的同一篇文章处理结果并不相同;

(4)无法对英文翻译稿件进行辨识。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仅仅是愤懑和讨伐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当从本职工作做起,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迎接学术不端者对知识尊严的挑战,做一个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践行者,为净化我们的学术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 转载请附上文章链接并注明:论文降重 » 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使用体会

㊣ 本文永久链接:http://www.papereasy.com/article/117.html

相关热词搜索: 知网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学术不端行为 上一篇:“适当引用”与“过度引用”的界定 下一篇:中英高校学生论文抄袭规制的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