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见问题 > 详情

关于文科类学术论文的引经据典与重复率问题

2017-12-10 07:48:44   来源:PaperEasy论文降重   浏览:  次

关于文科类学术论文的引经据典与重复率问题

摘 要:引经据典是文学类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可以为作者选题的前沿性、合理性做论 证,也可以为作者的论点提供依据。查重率的方法对防止抄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效果,但是也不能绝 对化。当重复率相对较高时,可以从引文是否合目的、引文是否适度、引文是否科学权威等角度检验其是 否科学合理。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是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培养相结合的过程,指导学生正确引文也是 导师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学术论文;  引经据典; 引用伦理; 重复率

文学类研究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都会遇到一个悖论性的问题: 引经据典和重复率的问题。如何认识和对待两者的关系?  在学界日益重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今天,研究生管理者以及导师与学生都需要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清晰的辨析,厘清两者的关联与度的把握,在达到认识共识的基础上,建立起科 学合理的规范性要求,使学术共同体成员在学术研究中有具体的可供遵从的清晰标准。这样做会更有利 于学术道德的建设和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有利于研究生学术品德的培养。

一、引经据典是文科研究的必要手段

文科学界以外的不少人对文科研究成果是否科学持质疑态度,他们认为文科成果中的创新含量低,很多东西都是别人说过的,无非是互相借鉴,互相引用。引经据典是文科研究的普遍现象吗? 如果是文科研究为什么要引经据典?引经据典会影响文科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吗?翻阅文科类学术论文,就会发现绝大多数都有引经据典的现象。从中国期刊网收录的一般性学术论文,到一些学界大家的学术大作,都引用了学术前辈或同代学者各类学术观点,政府和媒体公布的各种数据、事件记述等。马克思的经典之作《资本论》也是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长达 40 年呕心沥血辛勤研究的结晶。许多学校对文科研究生的引文还有量的规定: 必须引用中文文献多少篇,外文文献多少篇。从引文的数量和质量中,亦可大体了解到论文作者的阅读量、眼界,以及对所论述问题研究前沿的把握程度。可见,引经据典是文科研究的普遍现象。当然,引文要按照学术规范,注明出处,这是起码的要求和常识,不如此,则有悖于学术道德的要求。文科研究为什么要引经据典?  因为它是文科研究的基本手段之 一。“学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术问题的展开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每一个时代都在倡导创造性,但每个人在实际的写作中都难免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地采用前人的成果。对于科学来说,‘新’总是在‘旧’的事物中生发出来的,所以,在学术研究中,引用是不可缺少的。”① 由此看来,不能因为引经据典就否认研究者从“旧”的理论和事物中生发“新”理论、“新”观点的创造性。文科包括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两大类。人文学科中的文史哲,在研究中免不了要引经据典。文学研究,是基于对已有的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的研究。不论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还是对外国文学的研究,都依据于对原作品的理解和解读,同时也离不开引用原作品的某些部分来对自己的研究结论或观点予以说明。历史学研究,是基于对历史文献、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研究,发现并证实史学记载中的遗漏和空白,纠正历史认识中的误区,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总结历史规律,达到“以史为鉴,古为中用”之目的。在研究中,必然离不开引用前人对历史人物的简介和对事件的描述。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的创新也是建立在对前人继承和集成的基础上的。不论是发现先哲的理论缺陷,冀图批判创新; 还是赞同他们的成果,打算继承超越,都需要在论述时先原原本本地介绍原理论,才能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掌握其中的争论焦点和变化脉络。社会科学亦然: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在研究中,都会遇到案例、数据、资料的研究,而这些案例、数据、资料,有的是研究者自己收集的,也有的是引用已有文献的,尤其是“过去时”的案例、数据、资料,也只能是从文献资料中收集整理。即使是“现在进行时”的案例、数据、资料,限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未必非要是自己亲自调 查 整 理 的,只要这些资料真实可靠,用“间接性”和“替代性”的资料作为论据,不会影响到学术结论的正确性。文科“是客观和主观、真理和价值、事实和规律相汇通、相统一的科学”①。引经据典会使研究成果更加丰满厚重,更加具有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更加令人信服。所以,正当合理的引经据典不会影响文科的科学性。

二、引经据典的目的性与实际存在的问题

既然引经据典是文科学术论文的必要要件,那么论文中引经据典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一,为作者选题的前沿性、合理性做论证。学术论文中,尤其是专题性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和学术专著) 中,开宗明义都会有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综述”或者叫“研究现状”等内容。“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读者了解研究的对象和主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针对或拟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说清楚背景和问题,势必要引用权威的资料来介绍才能令读者信服。而安排“研究综述”的目的则在于,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归纳,以综述的方式呈现学术的研究现状、取得的理论成果、存在的理论缺陷,发现研究的空白点和“处女地”,确定研究的主要领域和问题。《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中,专门对“综合和诠释资料”进行了规范,指出要“准确地归纳相关资料的理论论点与论据,分辨不同观点的差异,从资料总体和全部事实及其相互联系出发掌握资料,在不同文献资料和事实资料的相互印证中掌握资料”②。从《指南》的这一表述,可以把综述中的“综”,理解 为 “综合”。它是在充分占有不同文献资料和事实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主题归纳、分辨不同观点等方法,展现 已有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的共识和分歧,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让读者比较全面而立体 地了解现有研究的概况。综的要求是“资料总体和全部事实”,即资料全面、真实、可靠。为了让读者认同 “综”的真实性,必须要通过引经据典,引用权威的文献、观点、数据予以佐证。目前在“综”的方面存在的 主要问题,一是资料收集不全面,有时甚至有重要遗漏; 二是引用资料比较随意,缺乏权威性、代表性; 三 是引文过于冗长,核心内容不突出,语言不精练,有“拼凑字数”之嫌; 四是引用的资料来源不可靠,不是第 一手资料,而是转述的“二手”资料。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影响到引经据典的质量和效果。从《指南》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把综述中的“述”理解为“诠释”进行阐述,而不是描述、记述或者孔子 所说的“述而不作”之意。它是在“综”的基础上,或是“分辨不同观点的差异”,或是对文献资料相互关系 的分析,“在不同文献资料和事实资料的相互印证中掌握资料”,或是对已有学术成果价值的客观评价,或 是从已有学术成果所受到的学术启示。由此可见,此处所理解的“述”,是作者的一种再创造。综述的目 的性和作者整理综述的意图,主要体现在“述”中。学术论文和教材的最大区别在于,教材是对已有成果,尤其是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条理化的介绍; 学术论文是通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存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其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所以,学术研究是以问题为导向,学术 论文是创造性研究的成果表述。“述”一定要明确地告诉读者: 作者研究的问题是不是真问题,是不是重 大问题,是不是目前其他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不是在学术共同体中尚无共识、存在重大争议的问题。 目前在“述”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只有“综”而缺乏“述”,引用了一堆他人的观点,却不明确作者 自己的意图和看法是什么;  二是“述”的观点过于笼统抽象,含义不清晰; 三是对已有资料的主观臆断,语 言霸权,缺乏学术商榷; 四是抽象肯定但是具体否定前人的学术贡献,以彰显作者自己成果的学术价值和 创新性。第二,为作者的论点提供论据。学术论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的科学性。具体表现为立论客观科 学,论据充分确凿有力,论证周密严谨。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的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的正 确性、鲜明性、对实践的指导性。但是正确的论点需要证明才能被学术共同体及读者所认可、所接受。所以,文科学术论文采用的方法,一是引经据典,用已有的被公认的权威理论来佐证作者的理论之合理性; 二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为自己的理论进行证实,或者为自己反驳的观点证伪。在引用中,要遵循学术引 用的基本规则,引用应当尊重原意,不可断章取义,曲解原意。以论证的必要性为限,避免过度引用。在 学术论文引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过度引用,引用的篇幅过大,甚至喧宾夺主; 二是以引文甚至观点、 结论代替自己的论述。可见,偏离了引用的初衷目的,就会使引用变质。

三、正确认识和规范引用量与重复率的关系

本文中的重复率一词,是指学术论文中所出现的与其他文献雷同部分(  包括注明出处或没注明出处 的部分) 在全文篇幅中所占的比重。其中,没有注明出处的部分,明显属于学术失范行为。对文科学位论 文实行查重率制度,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达、学术不端行为有蔓延趋势的背景下所采取的一种应对 性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防范学术论文写作中的抄袭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养 成遵循学术规范的学习风气。应当看到,实行这一制度以来,研究生学术论文中的抄袭现象得到了遏制, 遵守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从事学术活动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得到了普及和增强。所以,它 的作用在这一时期是明显的和正面的。但是,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查重率制度也不例外。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以重复率的数据为标准,而不顾及不同论文阐述理论观点的具体需要,就会偏离制定制度的初衷。文科类研究生在论文实际写作过程中,对于引用量与重复率的关系和规定感到不解和难以把握,认为又要求引用资料的量和面,又要强调查重率,制度本身存在矛盾和缺陷。尤其在遇到学位论文查重率高的时候,往往感到很委屈,觉得 “都是引经据典惹的祸”。所以,认真分析引用率与重复率的关系,使相关规定更加科学合理,在当前是一 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引用量与重复率必然是一对正相关的因素。本文中的引用量,是指论文中引用其它文献、资料( 含引 用他人的和引用作者自己的部分)  的数量。引用量从一定程度反映了作者的知识涉猎面,以及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选择观点的能力。所以对研究生提出一定引用量的要求是合理的。“一定引用量”要根据学科 的性质和论文的选题来决定。现在一些学校提出的引用要求有其合理性: ( 1 ) 要求引用一定量的本学科 经典著作、学术专著的理论,有助于学生熟悉和领悟本学科的重要理论成果; ( 2 ) 要求引用一定量的近几 年本学科权威期刊中相关理论成果,有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最新的学术进展; ( 3) 要求引用一定量的海外 专著和论文( 有些研究主题是中国特有的,国外不一定研究,就不必一刀切地要求这一条)  ,有助于学生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熟悉海外学术话语体系,掌握国际研究新动向和前沿,学习如何进行国际学术对话。具体的引用“量”,可以由导师组根据学科性质和论文主题涉及的领域做出较为明确的数字范围的规定。重复率是引用量的反映。降低查重率,必然使引用量下降。所以不一定查重率越低越好,两者之间要把握好度。制度规定也要测算平衡点,避免制度缺陷。提出引用量与重复率的要求,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防止学术不端。这两个标不可偏废。因此,检验学术论文的标准不能教条化,僵硬化。一定的比率限制是必要的,不然就难以规定客观的标准。可是,超出比率的也不一定都不合理。对于超出比率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提出分析应遵循的原则供商榷:  第一,引文是否合目的性。判断引文是否合目的性: 为证明所归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是客观真实的,或者为作者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证,或者在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中为对批驳的观点进行证伪。不合目的性的引文,则缺乏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其判断的依据是,引文一定是在立论 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史学界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研究,为了得出或者推翻某个结论 或者定性,可能需要先呈现大量的史料,然后对史料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如缺乏引文所展现的 史实,其立论的依据和科学性就会受到质疑。对于类似于这种情况的必要引文,如果在引用量上的确有 必要,可以突破规定的重复率的限制。而可引可不引的部分,就不必引用。如果把引文屏蔽掉,不影响到 论文的连贯性,不妨碍读者对结论的认可,那么这样的引用就不一定是必要的。第二,引文应当适度。引 文应该恰到好处,精炼、简洁、准确、关键。可以对重复率超标论文的所有引用部分进行“适度性”考察,如 果这些文献不仅合目的性,而且符合“精炼、简洁、准确、关键”的要求,并不是拖泥带水的引用,就应该是 适度的。如果整段引用文献资料不做任何选择加工,用别人的论述来替代作者自己应该进行的论述,则 不仅使引文显得臃肿,而且重点不突出,把精华的观点淹没在冗长的论述之中。同时,也使作者自己的观 点被边缘化。这样的引文不仅不适度,而且有抄袭之嫌。为了防止用“引用”替代自己写作的投机取巧行 为,保证学生自己的工作量,还可以考虑用“屏蔽法”来检验。即,将所有引用他人的部分屏蔽掉,查看保 留下来部分的实际篇幅,以此分析作者的实际工作量和成果内容。第三,引文应当科学权威。除了合目 的性和适度外,作为学术论文,引文的科学权威性也是作为判断合理性的重要标志。如果符合上述原则, 即使重复率高于现有标准,在评审中也不应当轻易否决。

四、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品质是导师的职责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注重强化的学习意 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间接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①。研究生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观察、理解、消化、思考、模仿、创造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导师除了指导研究生提 高学术水平和学术素养外,还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品质。研究生处在科学研究的 初级阶段,对于如何产出有效的科研成果,还在观察、模仿之中,导师如何做科研、导师如何指导研究生、 导师如何评价( 即“强化”) 研究生的科研过程及其成果,都会对他们的科研生涯道路和科学精神的形成产 生深远影响。所以,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是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培养相结合的过程。而指导学生如何 正确使用引文,不仅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传授,也是学术道德的示范。那种只管学生学业,不管学生人格培 养的观念,会误人子弟。认为学生发生引文不当,抄袭他人成果的行为,导师不应该负任何责任的看法, 更是在推诿责任。作为导师,一旦学生选择确定了研究主题,应该经常性地就主题需要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论文的 基本框架、理论假设的观点、研究的方法、参考的文献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组织其他同学展开学术讨 论,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学生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导师除了判断论文是否提出了新观点、发现了新现 象、使用了新方法之外,还应该检查引文是否得当,有没有引用不规范、引用过度、引用无相关性等问题, 并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如果导师能够参与这些环节并悉心进行指导,导师对学生的论文应该是熟悉的, 有没有抄袭也应心中有数。用“学生研究是自由的学术活动”、“导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开展科研”、“文 责自负,不能让导师代为受过”等借口推卸导师应负的责任,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导师不能管得太 死、包办代替,应该支持学生勇于创新,支持学生挑战权威,支持学生不怕研究失败。这样才能培养出有 作为有水平有创新能力的学者。但是,导师不能采取所谓“放羊式”的带学生方式,如果学生在研究生学 习阶段,得不到导师的引导、示范,就不太可能对学术共同体的研究范式有深刻的领悟,也可能在不熟悉规范的情况下,过失性地违反学术规范。

五、结语

“学术伦理是指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社会 责任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理论探讨后得出的理性认识。”①无论是学者,还是作为准学者的研 究生,在学术研究和其它学术活动中,都应该努力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学术引用伦 理是学术伦理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学术职业化的标志。在学术研究中应该力戒投机取巧和浮躁心理,踏 踏实实搞研究,谦虚严谨求真理。学术管理机构也要遵循文科研究的基本规律,求真务实,制定尽可能科 学、完善、对研究者和检验者都可行的引用标准和伦理规范,为改善我国学术道德现状,树立良好学术风 气,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学术论文 引经据典 重复率 上一篇:知网查重不是杜绝论文抄袭的万能药 下一篇:学术论文“查重”系统及其检测标准